你好,我叫大血管閉合(百克鉗)
這張圖上展示的器械大家一定都很熟悉,他是德國愛爾博公司具有專利技術的的百克鉗(Biclamp),因為其優秀的止血效果和可重復使用的經濟效應而廣受好評,有些醫師親切的稱他為“愛爾博雙極”。
但是你知道嗎,百克鉗不同于普通的雙極,他真正的名字是“大血管閉合”,今天,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大血管閉合和普通的雙極有什么區別吧。
百克鉗大血管閉合的目標
百克鉗的目標即是止血的終極目標:①迅速的完成術中止血。②有效防止術后出血。為了達成這一目標,閉合的血管必須像鋼筋混凝土一樣,由鋼筋(纖維細胞)和中間的混凝土(彈性蛋白、纖維蛋白)致密的混合,這樣才能抵抗住血管一端的血流壓力(即所謂Burst Pressure扛暴壓)。
百克鉗的優化
這樣的閉合效果并不容易達成,一款好的血管閉合器,要在輸出、電流控制、鉗口壓力上精心設計,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。
首先是電流的控制,為了避免輸出電流四處擴散,采用了雙鉗臂的外形。
藍色的表示的是電流,雙鉗臂的設備電流由一臂流向另外一臂,單臂設備電流則四散開
然后是輸出模式,以搭配愛爾博公司生產的VIOD系列主機特有模式“Biclamp”來舉例,百克鉗的輸出模式(左圖)和普通雙極(右圖)的輸出模式。
僅對比兩邊的電壓情況,左圖藍色的線為電壓,剛開始為了迅速止血,有一個較長時間的電壓,隨后為了獲得一個均勻的加熱過程,電壓的作用時間逐漸減少,直至自動關閉。而右側的普通雙極,電壓輸出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。大血管閉合模式,為了造成完美的閉合效果,對輸出功率進行了徹底的改進。
而對于直接接觸組織的鉗口,如果電凝完成后發生黏連,導致張開鉗口時撕扯閉合處,使已經混合的組織松動、撕脫,后果不堪設想,對此,百克鉗鉗口進行了防黏連處理(玫瑰金色涂層),預防電凝后組織黏連。
腔鏡百克鉗防黏連的玫瑰金色涂層(左)和普通雙極的鉗口(右)
開放百克鉗的陶瓷涂層(左)和特殊涂層(右),均有隔熱、防黏連的作用
在優化了輸出模式、電流控制等一系列細節之后,百克鉗產生了如下的封閉效果:
在封閉處,形成了非常致密的封閉區,足夠抵抗血管沖擊的壓力,有效阻止術后被血壓沖開,再次出血,FDA要求7mm以內的動脈閉合抗暴壓需達到360mmHg,百克鉗能達到890mmHg,故FDA已經認證,百克鉗可以進行7mm以內血管的閉合,即大血管閉合!
而其他的普通雙極,閉合之后的組織染色是下面這樣。
閉合區有很多空泡,這大大影響了蛋白的連接,松動的閉合口極易出現術中、術后的再次出血,發展成術中大出血或者二次手術,這可是手術大忌!
之所以說是大血管閉合,是因為百克鉗使用了特殊的輸出模式,特制化的鉗口,最終達成了遠強于一般止血器的效果:①對于術中出血,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完成止血,②對于術后再出血,可以形成致密的封閉區有效防止再出血。③在經濟效應上,因為采用了可重復使用的設計,對醫院成本消耗非常友好。
其優異的效果不僅僅能被一張FDA的大血管閉合認證所證明,已經有無數的醫師在工作中認可了它的作用,北京協和醫院婦科的郎景和院士更是題下了“止血才是硬道理”的字幅。
郎院士為百克鉗題字
下一次,當你看到了下面的器械,請叫他“大血管閉合—百克鉗”!